close

  “雙十一”前夜,南航從珠海飛往北京的C Z3739航班,起飛不久發動機起火冒煙。據報道,在乘客幾近絕望,空姐默默流淚之時,機艙里傳來機長沉穩的聲音:“10分鐘後將降落於廣州白雲機場,本人經過嚴格的訓練,有能力控制好狀況,有能力將大家安全送到陸地上。”話語給乘客和其他機組人員莫大安慰。當機長以高超技術駕馭受損客機成功備降的一刻,客艙內響起一片掌聲。
  得益於最初發表此文的某微信公號作者寫小說般的筆觸,讀者感同身受,仿佛親身經歷空中驚魂的一刻,也讓機長事跡在網上迅速發酵,已成為一樁美談。甚至有女網友求機長照片,並最終達成心愿——— 根據機上乘客著陸後的“偷拍照”,機長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中年大叔。
  天空發生的每一次成功避險,都會誕生這樣一位空中英雄。英雄稱號名副其實。美國航空公司一年運行超過900萬次航班,根據去年的一項調查,除了飛機降落階段發生的致命空難,40多年來,空難中機上人員生還率未能得到改進。1970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10日之間美國航企航班空難事故中,人員生還率僅為4%。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空中事故的輓救與幸存,都是一樁國家榮耀。如2009年全美航空一架客機遭飛鳥襲擊導致兩個引擎失靈,機長薩倫伯格臨危不亂,創造了史無前例、無人死亡的水上迫降紀錄,就曾感動全美,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跡”。
  以一夫之力輓救乘客於危瀾,這構成了飛行員的職業尊嚴。無論你是大國領袖還是一介草民,上了天,身家性命就繫於機長之手,只有拜托再拜托,概莫能外。朋友圈裡,隔三差五看到轉發的機上安全知識,到底是機頭安全還是機尾安全,莫衷一是。無論是買機票時順帶買保險的暗自聯想,還是每次航班落地後心裡默默掉下的一塊石,坐飛機已成為每一個生活於現代文明中的人很難避免的臨界體驗與心靈歷練。雖然坐飛機依然屬於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偶爾的空難事故和航班消失放大了人們的無常感,沒有哪種方式能比飛行寄托了人們更多的夢想、焦慮與哀愁。
  正因為飛行讓人的心理處於一種“非常態”,沒有理由責備C Z3739航班上掉淚空姐的“不專業”,卻要額外感激機長關鍵時刻“定心丸”的一番話所起到的心理照顧作用。專業和技術固然重要(正如薩倫伯格所說,他一生所受的所有訓練、執行的所有任務,都是在為那次“哈德遜河上的迫降做準備”),關鍵之時以及歷險之後對乘客的心理支援,也應該成為飛行員的必修課和航空公司服務的必選項。
  相比之下,美航當年在“哈德遜河奇跡”之後給予乘客的人文關懷,被一些業內人士用“偉大”二字來形容,成為全球航空公司在危機之後對待顧客的典型案例。考慮之周到,舉一個很小的例子,美航甚至招來修鎖工幫助丟失鑰匙的乘客打開車門和家門。作為南航常客,此刻除了歡呼機長的高超技術與專業精神,我也希望航空公司更進一步,讓遇險乘客受到後續的關懷與支持。 □麥嘈  (原標題:[街談]成功備降後,乘客還需持續的心理支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77suzo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